NG体育上午9点,春日暖阳洒向青山湖狮山公园,经过升级改造的狮山运动公园迎来了活力四射的“早高峰”,里面不时传来篮球撞击地面的咚咚声与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。
这片曾经被闲置的“边角料”地块,如今已蝶变为集绿地公园、运动场地、彩色步道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空间。总面积13038平方米的场地上NG体育,网球场、篮球场NG体育、气排球场和9人制足球场依次铺展,专业运动地胶泛着柔和光泽,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在此挥洒汗水。
“这条跑道很实用,利用地形高差,把公园里的景观节点都串联起来了。”沿着蓝白相间的700米环形步道慢跑的邹女士指着脚下的塑胶跑道说,自己闲暇时就过来跑一跑,锻炼的时间久了,明显感觉身体素质越来越好。
在儿童活动区,家长李女士正陪着两岁的女儿探索新安装的游乐设施,“以前带孩子来公园就是走走,现在不仅有专门的游玩区,还有更衣室和停车场,细节特别贴心。”她的话道出了周边居民的共同感受——从单一的景观功能到全龄友好的运动场景,狮山公园的蜕变正是临安城市运动空间“微更新”的缩影。
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,近年来,临安以嵌入式体育设施为抓手,逐步将闲置土地、桥下空间、房屋楼顶等“金边银角”转化为运动活力点:近两年全区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12.8万平方米NG体育,预计2025年还将新增1.78万平方米。
这些“见缝插针”的改造不仅盘活了城市存量空间,更催生出“校社共享”这一创新实践——夜幕降临,石镜小学的球场迎来晚间客流高峰,扫码进入校园的市民们在田径场上慢跑、在足球场上竞技。这种“错时共享”模式已在全区69所中小学推广,涵盖田径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等多种设施。
“我们设置早晚两个时段,工作日早上5点至7点、晚上6点至8点。周末则将开放时间延长至8小时,市民们都可以自由出入校园进行各种体育活动。”石镜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,校园开放后受到了市民们的广泛好评,日均接待市民可达60人次,节假日更是达到了200多人。
“学校为市民提供运动场地,能够有效缓解我们公共体育设施的短缺问题。同时,我们也将校园场地转化为体育健康的科普基地,让市民有更多渠道了解体育健康知识NG体育,一举两得。”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未来临安将进一步优化校园运动环境,增设更多运动项目,让“校社联动”释放更大效能。
面对天气变化的挑战,临安区体育文化会展中心成了市民的“全天候运动驿站”。退休的王阿姨每天带着腰鼓队在文体中心的空地上排练,鼓点激昂,红绸翻飞,丝毫不受天气影响。“我们这个队伍风雨无阻,这里不仅有避雨的大空间,还能寄存大鼓、音响这些‘家伙事儿’,比露天排练方便多啦!”王阿姨笑着说。
原来,平日里,文体中心的室外场地、塑胶跑道都会向市民“敞开怀抱”,并且每月的8号是场馆免费开放日,羽毛球馆、网球场等场馆都可以免费使用。文体中心负责人王伟介绍:“这里宽敞的避雨空间多,很多老年人都会来跳舞和晨练,我们也希望通过‘普惠+公益’的模式,为市民打造全天候的运动港湾。”
在“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.0平方米”的大背景下,临安以嵌入式体育设施、专业体育场馆、学校体育场地为“据点”,编织起覆盖全年龄段的“15分钟运动生态圈”,有效满足了市民“抬脚就到”的运动需求,迎来了自己的体育场地3.0时代。
无论是晨光中的慢跑者、午后的网球爱好者,还是夜晚的足球少年,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天地。如今NG体育,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焕发新的活力,见证着从“有地方运动”到“有品质运动”的华丽转身。